衡中同卷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七调考试(新教材 无角标)历史答案
衡中同卷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七调考试(新教材 无角标)历史答案,目前趣答答案已经汇总了衡中同卷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七调考试(新教材 无角标)历史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扶余一中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试题·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考查中国早期文明。根据材料“良渚文化玉器的品种至少有61种之多…礼器、装饰品、组装件和杂器”“陶器…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画花纹和镂孔”可知,良渚文化时期,不论是玉器的制作种类还是陶器的制作,都可以看出当时的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故D项正确。材料并非早期国家特征,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私有制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项;材料只能体现良渚文明手工业的发展,并非说明原始民主政治遭到破坏,故排除C项。2.A考查三国历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曹操发布的三道“求贤令”的部分内容,当时处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曹操发布求贤令迎合了其统治的需求,“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士有偏短,庸可废乎”“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或堪为将守”,由此可知,曹操对人才的选拔是注重“贤”“进取”“至德”“果勇”,这体现了曹操选拔人才不惟德修,唯才是举,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曹操镇压异端,故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削弱士族实力,故排除C项;材中的求贤不是为了秉公事,故排除D项。3.A考查唐代的均田制。由材料中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末期,在籍面615万户的背后,唐朝实际控制的人口大为下降,进而看到当时人口逃亡的严重程度,说明人民负担沉重,这可用于研究当时均田制遭到一定破坏,故A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故排除B项;唐太宗至武则天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故排除D项。4.B考查宋代的民本思想。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买地,以瘗(埋葬)死之无主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北宋政府“安民”“恤民”的政策,故B项正确。A项中“健全”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材料中虽涉及儒家传统民本思想,但主旨并不是强化理学独尊地位,故排除C项;材料中未提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故排除D项5.D考查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由材料中“习华语,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将欧洲的基督教文化、科学技术以及文化艺术传到了中国”等信息可知,西方传教士的这些举措有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故D项正确。明清之际的中国仍然为封建社会,故排除A项;宋元时期形成古代科技发展高潮,故排除B项;C项发生于鸦片战争后,晚于材料中的时间“明末清初”,故排除。6.A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由材料中的信息“店铺买卖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可知,此举严重打击了商人的积极性,不利于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绝对平均主义”和“国家的政治责任”,故排除B、C两项;D项中“顺应了晚清社会发展的要求”的说法与材料中的信息“店铺买卖本利…总归天王”不符,故排除。7.B考查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据材料可知,“实业”一词出现于1895年戊戌变法时期,之后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先后出现了振兴实业、实业救国等说法,故B项正确。20世纪初“实业”一词流传开来时戊戌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排除A项;清末新政时清政府宣布奖励工商,抑商政策退出历史舞台,故排除C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排除D项。8.D考查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由材料中的信息“如果不明白这个意思,想做皇帝的心理永远不会消灭”可知,孙中山对民权主义的解释和传播,目的在于使人们摆脱封建思想的约束,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故A项中“人民当家作主”的表述错误,故排除;材料中没有明确时间,无法得出孙中山此言论就是针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故排除B项;材料中未提及“反帝”的主张,故排除C项。9.B考查中国抗日战争。根据材料及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侵华打着“东亚共荣”的口号,但是最终这一花冠戴在了日本自己头上,叶浅予先生这一漫画可用于说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使日本帝国主义疲惫应战,最终中华民族取得抗战伟大胜利,故B项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10.C考查“一五”计划。根据材料“是否能解决人民穷苦的生活境况”“人民只能逐渐改善”可知,党和政府利用“一五”计划建设取得的成就向人民表明,改善人民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即强调“一五”计划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故C项正确。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这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A项;1956年计划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初期,优势并非减弱,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国民经济比例调整问题,故排除D项。11.C考查《汉漠拉比法典》。根据材料可知,《汉漠拉比法典》对于“自由民从自由民之子或自由民之奴隶买得或为之保管银或金…或不论何物,而无证人或契约者,是为窃贼,应处死”以及法典中反映的同态复仇,都说明该法典对于惩罚的严酷性,故C项正确。同态复仇能够体现一定的原始性,但是不能反映正义性,故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法典注重调解社会矛盾,故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虽然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是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D项。12.A考查欧洲的有限王权与法律。由材料中的信息中世纪的欧洲“国王的作用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律,因此国王受制于法律”“从未承认除了普通法以外的任何国王的特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欧洲国家王权受到法律限制的传统,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欧洲国家继承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故排除B项;近代欧洲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并不是所有国家,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13.B考查新航路开辟。综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的物种大交换即“哥伦布大交换”联系起了美洲与世界各大洲,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B项正确。大航海只是“哥伦布大交换的前提与基础,并没有直接产生世界市场的正式形成这一结果,故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三角贸易的作用,故排除C项;商品交流满足了新兴阶层的需要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试题·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43401D
本文标签: